已满i8点点此进入戴好耳机_已满i8点此进入i3在线观看_大象秘密入口3秒自动进入

时间:2024-03-24 22:24

 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,体现为敬业、坚守和对职业的由衷热爱。近年来,很多高职院校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,设置了一些工具类的学科课程(如职业素养课、职业道德课)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。显然这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,因为通过显性课程进行知识灌输,很难考虑职业角色体验,导致学生对职业角色和身份认同不足,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用并不大。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,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必须体现“职业”特点。

 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,要能同时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道德的形成,要让学生能建立职业认同感并产生职业承诺。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承诺是职业道德发展的关键因素,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和发展职业认同感,从而使职业承诺成为可能。国际COMET职业能力测评表明,学生职业认同感、职业承诺与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正相关,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承诺有助于其职业能力发展。

  建立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承诺需要有效的载体,必须按照从“初学者”到“实践专家”的规律,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,不断适应职业的“实践共同体”,逐渐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承诺。因此,高职院校在通识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,要寻找难度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,将低层次的职业认识发展成高层次的职业认同感。根据国际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,在第一阶段,学习者要完成对职业角色整体化认识的定向性任务,为建立职业认同感奠定基础。在第二阶段,学习者要通过程序性任务获得初步工作经验,将职业整体认识逐步发展为反思性的职业认同感。在第三阶段,通过蕴含问题的特殊任务,学习者的职业认同感发展成为责任感和质量意识。在第四阶段,通过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,学习者不断增强对职业的自我理解,并开始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。

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承诺的养成,离不开行动导向教学。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、引导课文教学法、角色扮演教学法、表演教学法等。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,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,教师则从“传道、授业”转向协调、辅助和辅导。

  国际COMET职业能力测评表明,工学一体化课程有利于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和职业承诺的养成,从而为职业道德的发展奠定基础。工学一体化课程遵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,应当是未来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。

  总之,高职院校应把通识教育从学校向企业、社会和家庭延伸,可以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基地。通识教育应结合专业课并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进行,开展有“职业”特色的通识教育,让学生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,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。


  (来源: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)



编辑:徐梦文
阜新市| 昆山市| 那坡县| 绥江县| 米林县| 梁山县| 唐海县| 郑州市| 兴隆县| 郁南县|